实时:《不要再见啊,鱼花塘》:一场关于童年的梦


来源: 网易娱乐

这些光影、情绪混合,以女孩“叶子”的个体记忆投射出80后、90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。由牛小雨编剧并执导,叶子、郑圣芝主演的电影《不要再见啊

晃动的光斑、昏昏欲睡的下午、老人用方言缓缓讲述“熊孩”的传说、电视机前的爷爷奶奶在看冲关节目……这些光影、情绪混合,以女孩“叶子”的个体记忆投射出80后、90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。由牛小雨编剧并执导,叶子、郑圣芝主演的电影《不要再见啊,鱼花塘》11月25日起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放映。

作为青年导演牛小雨的首部长片作品,该片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和富有想象力的影像风格,带给观众一个关于亲情和告别的故事。影片在海内外多个电影节展收获好评,今年入围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,并荣获FIRSTFRAME第一帧年度影像荣誉和“一种立场”荣誉推介两个奖项;去年曾入围第7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,角逐当代电影人单元金豹奖。日前,导演牛小雨接受《综艺报》专访,畅谈影片创作故事。

奇幻元素讲述亲情故事


(资料图)

《不要再见啊,鱼花塘》讲述大学毕业后的叶子因为爷爷去世回到老家,陪伴独居的奶奶。无比熟悉的环境,在那个盛夏似乎有了些许不同。家中的物品,甚至透过纱帘的光斑仿佛都有了生命。会说话的熊孩、在鱼花塘做“妖怪”的精精(邻居家失踪的女孩,在叶子的想象中变成了只想在鱼花塘自由游荡的“妖怪”精精),以及日思夜想的爷爷……构成了只属于叶子的“鱼花塘”,让人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。

影片以一种伪纪录片和奇幻元素融合的方式,记录了叶子与奶奶的日常生活,其间穿插着漫画、歌舞和风格化的超现实场景。

牛小雨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,分获动画和实验影像专业的学士、硕士学位。这部电影的概念构建于她的经历:2017年爷爷去世,正在读研的牛小雨回到合肥的奶奶家,一住数月。她在失去爷爷的痛苦里浑浑噩噩,每天有大量时间发呆。牛小雨观察到家里非常细微的光影变化:奶奶为了驱赶偷吃咸肉的小鸟,在阳台上挂了光盘,折射的光斑打在墙壁上。“我对这些光影产生了某种情感投射,好像爷爷不曾离去,用另一种方式留在我们身边。”基于这种强烈的感受,牛小雨创作了本片故事。

《不要再见啊,鱼花塘》细腻刻画了叶子和爷爷奶奶之间的亲情,内核讲述亲人的离世和永恒的陪伴。牛小雨表示,影片主题非“如何告别”,而是“如何在一起”,“只要记忆还在,我们就可以和亲人永远在一起,他们会以其他的形式陪伴我们,就像电影里的爷爷、熊孩、小妖怪,都会在叶子的梦里陪伴她。”牛小雨还表示,影片中一些超现实的存在,更像是叶子关于童年的记忆和对童年的不舍,是她内心的一种外化。

非职业演员出演

2019年初,《不要再见啊,鱼花塘》的剧本被FIRST青年电影展“实验室”选中进行孵化。在FIRST的帮助下,牛小雨认识了影片的艺术指导兰志强及制片人王子剑,后者是艺术电影制片公司黑鳍的创始人,曾出品过《路边野餐》《东北虎》等影片。

故事发生在盛夏,必须赶在夏天结束前开机。为了筹集拍摄资金,牛小雨的妈妈变卖老家的房产,成了影片的“投资人”。

同年9月,影片在牛小雨的家乡合肥开机,拍摄主场景就是牛小雨奶奶的家、小区,以及附近的合肥雨花塘。该片全部起用非职业演员,戏里的“奶奶”和“叶子”,由牛小雨的奶奶郑圣芝和童年好友叶子出演。“奶奶年轻时曾是庐剧演员,有丰富的舞台经验。叶子是我发小,她的本职工作是产品经理。我们已经是第三次合作了,此前我的短片《鱼花塘》和《青少年抑制》都由奶奶和叶子主演,同样在奶奶家拍摄。这部长片是在保留环境背景和人物设定的基础上,对短片的延续和深化。”牛小雨告诉记者。

牛小雨的奶奶身患严重肾衰竭,但仍然坚持演完全片,“奶奶希望帮我达成愿望,我也很希望由她出演,完成这部电影是我们共同的心愿。”奶奶的角色与本人相距甚远,不管是背台词还是反复表演,对她来说,都非易事。牛小雨回忆,开拍初期,有关爷爷去世的情节和台词,常常触痛奶奶,“这对奶奶有些‘残忍’,但我的出发点是通过电影留下这些情感,拍摄时内心很矛盾。”

《不要再见啊,鱼花塘》在今年FIRST青年电影展和北京电影节展映期间,奶奶自然生动的表演得到观众盛赞。有观众留言说,“奶奶和朋友之间的打趣,与孙女的闲聊,每一次交谈,她们开口的一瞬间就能把我带入场景里,让我想起自己的亲人。”

多重梦境的诗意表达

《不要再见啊,鱼花塘》并非叙事性很强的作品,导演大胆打破时空界限,将多重梦境嵌入现实空间,构建了一个真实与幻想、生者与逝者共存的空间。

谈到电影对空间和光影的探索,牛小雨介绍,“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,喜欢宅在家里研究有限的空间;长大后,我对空间比较敏感,拍摄时也有意拓展更多的影像空间。”片中杂糅的惊悚和歌舞元素,来自牛小雨对死亡的感受,“面对亲人的离去,我们除了伤感,还会有一丝恐惧,所以影片在某些片段营造了惊悚的氛围。”至于歌舞场景,则是希望呈现积极的人生态度,带来温暖和治愈。

影片美术和置景透着浓浓的20世纪90年代风格,导演对于童年记忆碎片的细腻捕捉,容易引发共情。电影开头拍摄了一段奶奶午睡的场景,静谧的盛夏午后,光斑在墙壁上、沙发上、角落里跳跃,房间里弥漫着温暖的明亮,把观众拉回童年时代。“很多记忆中的片段在我脑中发酵,形成新的画面,在电影里呈现。观众看到之后,再唤起自己儿时的记忆,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互相转化的过程。”牛小雨说。

牛小雨透露,目前自己正在写一个关于年轻人“都市病”的剧本,仍然会有奇幻元素。她表示,经历第一部电影长片的创作,她对制片层面的思考渐渐成熟,下部电影会切实规划。电影大师大卫·林奇是牛小雨的偶像,“他的电影既作者化,又有类型片特点——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,在保证艺术追求的同时,让电影被更多观众看到。”

标签: 的创始人

[责任编辑:{haixiayule]

最近更新